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讲座预告 | “人文安阳”系列讲座第三讲:《伟大的商文明》
讲座预告 | “人文安阳”系列讲座第三讲:《伟大的商文明》
本期讲座题目:《伟大的商文明》主讲嘉宾;岳占伟1974年出生,河南省襄城县人。199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6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市市管专家。长期从事于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研究方向为殷墟考古,研究专长为殷墟青铜器铸造技术。已发表相关专著、论文、报告、简报等70余篇(部)。主要代表作专著有《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上、下册);《安阳大司空~2004年发掘报告》(上、下册);《辉县路固》(上、中、下册);《安阳孝民屯(三):殷商遗存·铸铜遗物》(上、下册)。论文有《试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的两个发展方向》;《殷墟铜爵铸造工艺研究》;《商代扁体铜卣的铸造工艺研究》;《殷墟铜觚铸造工艺研究》;《殷墟铜罍铸造工艺研究》等。其中《安阳孝民屯(三):殷商遗存·铸铜遗物》(上、下册)荣获2023年郭沫若中国历史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时间:2025年3月23日(周日) 9:30——11:00地点:安阳博物馆二楼学术报告厅讲座内容繁荣的城市文明、灿烂的青铜文明、成熟的文字文明、发达的玉石文明、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扫码报名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渠道一 报名渠道二  后续讲座信息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安阳博物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讲座详情和精彩内容。期待与您在“人文安阳”系列讲座中相遇,共同开启这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2025年03月21日
阅读(69)
讲座预告|“人文安阳”系列讲座 第二讲:《漳淇之间:追迹史前安阳》开讲了
讲座预告|“人文安阳”系列讲座 第二讲:《漳淇之间:追迹史前安阳》开讲了
1月5日,“人文安阳”系列首场讲座成功举办,现场气氛热烈,观众反响极佳,成功展现出安阳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安阳,第二期如期而至。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崔宗亮博士,作为开讲嘉宾。他将引领我们探索史前安阳的神秘面纱,一同领略这片古老土地的深厚底蕴。 本期讲座题目:《漳淇之间:追迹史前安阳》主讲嘉宾:崔宗亮河南济源人,考古学博士。现任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先秦考古与先秦史研究,重点关注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黄河文明与黄河考古、夏文化、商文明等学术问题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濮阳铁丘、马呼屯、金桥,定陶何楼,房山石经山曝经台,郑州商城,安阳老六庄、大坡、徐家桥等40余处遗址或墓地的发掘。参与或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考古》《文物》《中原文物》《南方文物》《中国陶瓷》《中原文化研究》《中国文物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时间:2025年2月23日(周日)9:30——11:00地点:安阳博物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讲座内容结合最新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首先对史前时期安阳地区的自然环境展开简要概述。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根基,对史前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安阳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历程、文化序列、文化变迁以及社会复杂化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基于前期对考古学文化变迁的研究,对其背后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信息进行一定的阐释。 扫码报名识别下方二维码 后续讲座信息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安阳”、安阳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讲座详情和精彩内容。期待与您在“人文安阳”系列讲座中相遇,共同开启这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2025年02月21日
阅读(138)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征集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评选结果公告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征集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评选结果公告
2024年11月8日至12月10日,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活动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投稿,共征集到设计方案615个。在此,对所有设计师的热情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经全院职工内部投票、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优秀方案11个。按照我院《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征集公告》要求,现将优秀方案公布如下(按总序号):  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名)ZJ10号作品【合肥瑶海区汇中广告图文设计工作室(夏兵)】设计说明:LOGO设计以字母"A"艺术化,巧妙的融合考古工具手铲与宝鼎元素;创意理念:字母A是安字首拼音,代表安阳市地域信息之意,同时字母A也是考古英文首字母,字母A巧妙地融合考古工具手铲与宝鼎元素,完美的诠释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主题内涵;呈现效果:LOGO构图简洁、色彩清朗、识别性强、富有韵味较好地平衡了抽象与具象的关系,易于宣传和推广。  ZJ120号作品【岳爽】设计说明:标志由安阳首字母“AY”设计成考古铲,来体现安阳考古概念,考古铲铲形又似安阳出土的著名文物殷墟甲骨外形,体现安阳文物。深褐色体现考古属性。核心图案外圈可环绕英文,搭配中文研究院双标题及英文简体。所用字体:峄山碑篆体+思源宋体。  三等奖(3名)ZJ57号作品【蒋先勇】设计说明:标识以“安阳”的“安”字为元素艺术化设计,同时融入文物青铜器元素,强有力的展现安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名称行业特征。  ZJ598号作品【薛润泽】设计说明:向未来。以“安”字“鼎”形设计,嵌入了“探铲”“古”字,以及地平线等。  ZJ603号作品【杨嘉欣】设计说明:标志以“安阳地图”“古”“妇好钺”“修定寺”和“玉龙”为核心元素,整体采用经典的方形印章造型,印章内部对核心元素的原有形象进行了简化和抽象处理,轮廓为妇好钺造型,左边是安阳地图,中间将古字与修定寺浮雕的人物形态结合,右下角是玉龙,通过组合使其视觉效果能精准的传达文物考古这一行业属性。主体色彩采用中国传统色彩“胭脂虫红”,以体现历史文化遗存的探索与传承。  优秀奖(6名)  ZJ55号作品【姜建军】设计说明:1.标志以安阳纂体"安"字为思路设计,同时融入安阳代表性文物兽面乳钉纹铜方鼎、考古“考”字、双手等元素,整体上体现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宗旨和主要职责。2."安"字设计,体现安阳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地域文化和考古文化特色。考古"考"字造型设计,彰显研究院文物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研究工作。3.整体构图简约大气,彰显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行业特色和安阳文化遗产元素。  ZJ110号作品【吴庆利】  设计说明:此标志图形为正方形,印章形式,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后母戊大方鼎元素和回形纹饰为设计灵感,体现深厚文化渊源。整体组成"安"字形,赋予地域特色,似“文”字形,又含“古”字形,有文物、文化、考古之意,标志整体似“鼎”又似殷墟博物馆等建筑的俯视图,有考古意义上的“四方之极”。标志色彩采用青铜器中的色调,文字采用字库字体,整体呈现古朴厚重的文化内涵。  ZJ148号作品【朱熠辉】设计说明:设计背景:1988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市西郊安阳市水利局院内出土了一方铜玺定名为“安阳殷墟一号铜印”这方“安阳殷墟一号铜印”经科学发掘而得,有明确的地层资料,完全可以证明殷商时期已铸造并使用玺印,这是玺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设计图案:从印章中提取图案,图案为第一方商玺亚禽氏。色彩选择:色彩以红色为主,还原印章搭配红泥时的印出效果。  ZJ314号作品【成都大辰吾新品牌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说明:标志以篆体的“安”与“文”字为创作主体,深刻体现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的深厚底蕴。篆体字形传递出古老文化的力量与智慧,象征着安阳市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印章形态为背景,强调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学术研究、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方面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标志造型简洁大气,寓意丰富,既传达了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也彰显了现代考古学的严谨性与创新精神,展现了其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责任与使命。  ZJ434号作品【邓娜】设计说明:LOGO设计灵感源自汉字“安”“文”,这两个字代表着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字是最具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元素,文字与安阳、安阳考古有着独特的关系,充分将这一元素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形象相融合。汉字“安”“文”:LOGO的核心元素是汉字“安”和“文”,这两个字代表了安阳考古和历史文化背景,代表了文字与安阳考古的独特关系。这两个字形成了LOGO的基本结构,同时也承载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形象。考古文化元素:将考古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考古地质层元素的融合突出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一个考古研究保护的地方。  ZJ488号作品【李煜静】设计说明:LOGO设计整体是一个青铜鼎的字样,中间将“考”“古”二字结合,上考下古成标,中文采用行书,英文采用行简。本人借鉴“青铜鼎”“文物铁楸”“木条”三者相融入,鼎在考古文物中具有重要意义,木条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广泛运用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寓意着文物需要我们去传承和研究。  如若发现公布的作品涉嫌抄袭、侵害第三方知识产权,请于2月8日前通过信函、邮件等方式,反馈至本院邮箱:ayswwkgyjy@163.com,并附相关佐证材料。为便于了解情况,请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等。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本院将于2025年2月5日后与获奖的设计人/团队联系,请保持通讯畅通。
2025年01月26日
阅读(149)
讲座预告|“人文安阳”系列讲座开讲了
讲座预告|“人文安阳”系列讲座开讲了
2025“人文安阳”系列讲座安阳是早期华夏文明中心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曹魏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历史文脉绵延不息、历久弥新。为深入挖掘安阳历史内涵,传承弘扬本土文化,2025年由安阳市文物局主办,安阳博物馆与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承办,共同推出“人文安阳”系列讲座,带您领略安阳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2025年度系列讲座计划分为12讲,以安阳历史发展为序,首期推出“安阳历史综述”,随后从史前到明清,通过考古发现、建筑遗产等全方位展现安阳历史发展脉络。1月5日将举办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本期邀请到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作为开讲嘉宾。李晓阳长期致力于安阳文物保护与文化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主持殷墟博物馆建设、《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河南省安阳殷墟保护条例》的修订等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多次在“考古与文明溯源”等国家、省专题研讨会交流发言,为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更多“安阳经验”。让我们相聚安阳博物馆,共同聆听专家的解读,感受人文安阳的博大精深。本期讲座题目:安阳历史综述 时间:2025年1月5日(周日)9:30——11:00  地点:安阳博物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讲座内容:讲座将围绕安阳历史文化的重要脉络展开,通过详实的资料,深入浅出的讲解,带您穿越时空,探寻安阳古老而神秘的过往,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遗产和人文故事,让您对安阳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扫码报名后续讲座信息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安阳博物馆、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讲座详情和精彩内容。期待与您在“人文安阳”系列讲座中相遇,共同开启这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2025年01月02日
阅读(14)
公告 |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征集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
公告 |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征集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组建于2023年2月,前身为安阳市文物工作队,主要从事全市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地下文物遗迹、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及活化利用等工作。现面向社会征集标志设计方案。有关说明如下:一、征集要求1.形象标识和中英文标准字的组合设计。中文名称为: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英文名称为:Anya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chaeology(缩写为:AYICHA)。2.标志设计要体现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理念和宗旨,以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为目标,突出行业特色和安阳文化遗产元素,可于各种传播介质上使用。3.形象标识应突出创意性、唯一性,易于识别记忆和推广宣传,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便于海内外广泛传播。4.不接受AI(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投稿作品应备有设计源文件。5.标志设计形状不限于圆形。二、投稿要求和方式1.形象标识图形电子稿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像素/英寸),jpg或tif格式,大小不低于3M。设计稿件应附有对图形标识和字体的创意文字说明(500字以内),包括设计的图样、技术文字说明(图样尺寸、比例、颜色等)和设计图样的理念说明。图形标识和字体设计稿可附立体、彩色等效果图,并提供标准用色和专用字体设计稿。2.投稿人按要求填写《征集作品登记表》,连同投稿作品(含源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压缩后上传,压缩包名称及电子邮件主题统一命名为:“姓名+电话+安阳考古院LOGO设计”发送至邮箱:ayswwkgyjy@163.com。3.咨询联系人:刘老师    咨询电话:0372-3920021。4.截止日期:2024年12月10日。以电子邮件发出时间为准。三、评选奖励1.一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5,000元;2.二等奖2名,奖金人民币2,000元;3.三等奖3名,奖金人民币1,000元;4.优秀奖6名,奖金人民币500元;最终录用作品另外奖励奖金5000元。入围作品作者(或团队)将获得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颁发的荣誉证书;以上奖金均为含税奖金;以团体、机构名义应征的获奖者,奖金由团体第一创作者、机构代领,具体分配数额自行协商解决。四、评审方式采取网络投票(初审)与聘请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最终评选结果将在主办方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上公布。五、活动声明1.本次活动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将被视为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无偿转让给主办方,该作品知识产权归主办方所有。应征者一经报名,即视为认同该知识产权无偿转让条款。主办方独家拥有使用权、发表权及改编权,有权将其用于相关宣传、画册、展览及宣传推广活动等。如录用应征作品,投稿人应积极主动配合,直至定稿。2.应征作品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若发现侵犯他人著作权行为,将原额追回已发放奖金。所有法律责任由投稿者本人承担。3.投稿人不得将该作品及其权利转让给第三方。主办方除向获奖者支付奖金外,不再支付其他任何报酬和税费。4.所有应征作品一律不退稿,请自留底稿。5.如投稿作品未达到某奖项获奖标准,则奖项可空缺。6.凡投稿人均视为已认可并接受本次征集活动声明内容。7.本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所有。附:征集作品登记表和应征作者承诺书                                                                               2024年11月8日供稿 | 刘永平编辑 | 吴   丹审核 | 元保祥
2024年11月08日
阅读(27)
电话
0372-3920020
二维码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