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由安阳市文物局主办,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安阳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人文安阳”系列讲座第七讲在安阳博物馆报告厅顺利举行。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明朝方担任主讲,围绕考古学视野下的河南相州窑进行了全面解读。
讲座伊始,明朝方副教授以“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论述引入,梳理了中国陶瓷的发展脉络,指出北朝至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确了相州窑在北方乃至中国瓷业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讲座通过相州窑考古发现,全面介绍了相州窑遗迹和相州窑遗物,深入分析了相州窑的制瓷工艺,从原料来源、成型工艺、装饰技法、施釉技术、装烧方法等方面,结合科技检测结果,对相州窑进行了全面解读。
在此基础上,讲座指出了相州窑的考古学意义:相州窑已形成“北朝肇始、隋代高峰、唐代衰落”的完整序列,首次为北方早期瓷业树立了可编年的标尺;相州窑的发现使北方青瓷产地被锁定,白瓷“最迟隋代产生”得以实证,解决北方隋墓青瓷来源与早期白瓷年代两大学术问题;六要素(土、水、柴、路、工、市)的耦合,不仅支撑了相州窑从铅釉陶跃升至高温钙釉瓷的全过程,更构成一条“南北技术交汇、东西文化融合”范本;相州窑以安阳为中心,辐射漳洹流域,形成“相州窑系”,为研究北方瓷业网络提供了物质材料,并为宋元时期瓷器的繁荣揭开了序幕。
此次讲座通过丰富的考古资料和专业解读,让听众全面了解了相州窑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认识到了北朝至隋代安阳的突出物质文化成就,加深了对安阳陶瓷文化的认知。
“人文安阳”系列讲座第八讲将于2025年8月举行,相关信息将通过“文博安阳”“考古安阳”“安阳博物馆”公众号、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网站等渠道及时发布,敬请关注。